在上一篇文章中,我们聊了理性与迷茫的关系,其中有 3 个重要结论:
- 理性存在局限,无法回答很多「意义」类的问题
- 理性拔除了我们的共同信仰,造成了「价值真空」
- 理性是一种「否定性」的质疑力,它可以质疑一切
最后,我们说到 Luca 的亲身经历,并将其定义为「理性的迷茫」—— 试图只用理性,去思考理性无法解答的问题。
如果你对以上结论并不熟悉,请先看:为什么我们会迷茫?
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,如何才能不再迷茫?
在给出我的回答之前,我先收集了一下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建议。这些建议汇总起来大致可以分为 3 类:
- 找到目标(长期、短期目标)
- 认知自己(性格、兴趣、能力)
- 直面不确定性(即使迷茫也继续前进,勇敢地选择)
这些建议说得都很好、很实用,但有一个问题:你会按照他们说的去做么?
至少,如果你给当年那个处于「理性的迷茫」之中的我说这些,我很可能会用理性反问:「为什么我要这么做?不做这些就不行么?」
所以,正如别人没有向你说明「迷茫」的本质原因是理性一样,他们也没有向你指明「走出迷茫」所依靠的本质是什么。
但 Luca 不会放过本质,接下来,就让我说明其中的关键。
找到终极问题
首先,我们要掌握一个基本能力 —— 识别「终极问题」。
终极问题是什么?
- 每当「理性」质疑你的选择时,不要逃避,跟随你的理性,层层深入思考
- 在最深处,你会发现一个无法用理性回答的问题
- 即使你绞尽脑汁,也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理由
- 每个人的终极问题都不同
举个例子,有三位同学(张三、李四、王五)今年都选了物理专业。在入学那天,有一位叫「理性」的记者分别(在脑海中)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——
可以看到,张三同学的「理性」暂时败给了「热情」,但理性会在暗中蛰伏,静静地等待热情消退的那一天。
李四同学虽然有着伟大的抱负,但他自己的「理性」并不买账,这位同学可能已经有点儿迷茫了。
至于王五同学 —— 你在说些什么啊!来来来,哲学系请往这边走~
(Luca 在这里可以偷偷的告诉大家,王五可能是看过《科学革命的结构》)
好了,大家应该也 Get 到了:上图橙色框中的,就是这三位同学各自的「终极问题」。
每当你遇到不确定的选择,或者陷入迷茫时,就请先用「理性」分析,寻找到你自己的「终极问题」。
请注意,在这一步中,我们注意力的焦点,一定要停留在「问题」而非「回答」上。
比如,你发现自己的思路到「因为科学就是伟大的」这步就停止了,那也请你在脑海中保持质疑「存在科学其实并不伟大的可能性么?」
如果你的思路停止在「因为我要活下去」,也请你暂且保持质疑「为什么我要活下去?」
这听起来可能很荒谬,但因为「理性」有质疑一切的能力,我们必须先满足它的天性,让「理性」看到自己的局限所在。
否则,将来一旦「理性」在这些你本以为理所应当的地方提出质疑,你又会重新陷入迷茫。
解答终极问题
接下来,我们就说说「终极问题」应该怎样解答。
首先,我们注意到终极问题有相似之处,它一般是对「意义」的追问 —— 科学的意义?发展的意义?热情的意义?
每个人关注的问题都不同,但对于大多数会迷茫的人来说,有一个问题可能是共通的 —— 「什么是我人生的意义?」。
你可能会说:「我就从来不思考这种问题。」
没有关系。但如果你学会了回答「人生的意义」,你也就同时学会了回答「任何事物的意义」。
因为「人生的意义」是最难回答的问题。
首先,如果你让纯粹的「理性」去回答人生的意义,那理性的回答很简单 —— 「人生没有意义」。
为什么呢?因为理性总是要寻求逻辑自洽,换句话说,理性需要你给出逻辑上的证明。
每当理性问你「为什么」的时候,你都要给它一个确实的理由。
就像我们在三个物理学生的例子中看到的那样,你的思绪如同一座大厦,理性会从最顶端开始质疑你的选择,一层层引你向下深思。
最终,你一定会遇到这座大厦的地基。
这时候,问题就来了。我们上一篇文章中也说过,在理性面前,坚实的地基是不存在的,它永远有质疑你的手段。
理性问你:你能证明这个世界真实存在么?你不能。
理性问你:你能证明自己有自由意志么?你也不能。(简单解释一下,自由意志和决定论是相悖的:你无法证伪决定论,也就无法证明自由意志)
在你和理性之间,连这些基本的共识都无法达成,你还能向它证明什么呢?
但俗话说得好,希望就在绝望之中诞生 —— 你可以给自己找来一块新的地基,并告诉「理性」:你认为这个地基是「不证自明」的!
什么东西是不证自明的?那就是 —— 「信仰(Faith)」。
注意:我这里说的是广义的信仰,不是说大家需要给自己找一个宗教信仰。一切对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的选择和持有,都是信仰。
举个例子:登山者把登山当做自己的信仰。记者问他,你为什么要登山?登山者回答说:「因为山在那里」。
理性可以做出各种质疑:「为什么山在那里你就要去登?」或者「你怎么证明登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?」,但登山者可以这样回答理性:「这就是我的信仰。」
信仰,不接受理性的质疑!
有人说:「不接受质疑?那岂不是就是在盲信而已么?」
没错,一切信仰都是盲目的。我们需要用信仰来奠定自己的「地基」,并不只是因为信仰有多么好,而是因为我们别无选择。
在理性的围追堵截之下,信仰是我们唯一能依靠的精神寄托。
在上篇文章中我们也提到,现代人觉得:如果某个事物要求我们相信它,那么它应当证明自己是真的、可信的。但是,一个单纯只是真实可靠的东西,是无法指导我们做出选择的。
「慈善,能帮助一些人」是真的,「慈善,会损害一些人」也是真的。但指导你做出选择的,是「我觉得把钱留给自己更有意义」这个信仰。
「熬夜,会损害健康」是真的,「熬夜,能让我做完今天没完成的工作」也是真的。但指导你做出选择的,是「我觉得事业应该优先」这个信仰。
这就是「真实」与「信仰」之间的逻辑裂痕。
哲学家克尔凯郭尔为这个问题纠结了一生,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:『在信仰问题上,我们唯一的选择只有鼓起勇气「纵身一跃」』。
为什么说要「纵身一跃」?因为单凭理性和真实,无法到达信仰的彼岸。没有人知道这一跃的后果,前面可能是海阔天空,也可能是万丈深渊。
现实就是如此 —— 我们不去盲信一些什么的话,也就是什么信仰都没有的话,人生也就没有意义。
在后文中,你也可以直接认为「信仰」和「意义」是等价的,简单地说 ——
你做的事符合自己的信仰(符合三观),你就觉得它有意义;反之,你就觉得它没有意义。
所以,当「理性」下次再来质问你人生的意义时,你可以这么回答它:「人生是没有意义的,但我可以为自己选择信仰,为自己选择人生的意义。」
选择你自己的信仰
在学会了人生意义的回答思路后,其余的那些「终极问题」也就迎刃而解了。
每当「理性」提出一个终极问题,你就用自己的「信仰」来作答。
但请注意,这里有一个重要原则:不要在你的「信仰」中寻求客观认同!
我们举一些例子看一下:
- 「为什么科学是伟大的?」
- ❌「因为科学就是伟大的」
- ❌「因为老师告诉我,科学是伟大的」
- ✅「因为我相信科学是伟大的」
- 「为什么你认为未来一定比过去更好?」
- ❌「因为现在就比过去更好」
- ❌「因为未来就是未来,肯定更好啊」
- ✅「因为我相信,未来会比过去更好」
- 「我为什么要帮助别人?」
- ❌「因为受到帮助的人,会因此活得更好」
- ❌「因为别人会感谢我」
- ✅「因为无论如何,我都有一颗希望帮助别人的心」
- 「为什么我想生孩子?」
- ❌「因为这是自然规律」
- ✅「因为我相信,人应该按照自然规律生活」
- ❌「因为每个女人,早晚都会想生孩子的」
- ✅「因为我想体验陪伴一个灵魂成长的历程」
简而言之,坚信就完事了!不要给自己的信仰找理由!
为什么呢?因为你一找理由,就正中了「理性」的下怀。
理性最喜欢的就是理由了,你的一切理由,理性都有办法质疑。它现在还没想到怎么质疑你,但过一阵它没准就想出来了。
为自己的「信仰」寻求客观认同,只是在拖延迷茫的时间而已。
你的「信仰」必须是 100% 属于你的。正是因为你全身心地相信,才造就了你的「信仰」。
选错了怎么办?
有人说,不寻求客观认同,就没有任何外在标准可以依赖了,那我感觉自己的责任好沉重啊。
是的,你有这个感觉就对了。
上篇文章中我们也说过,「理性」在社会层面上根除了我们的共同信仰,造成了「价值真空」,将我们带入了价值多元化的时代。
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,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信仰的「自由」。但这广阔的自由是有代价的,代价就是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全部责任,这份责任无疑是沉重的。
有人可能会问:「自由?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啊?我现在上有老下有小,工作每天忙得焦头烂额,哪里有什么自由啊?」
是么?那让 Luca 给你举一个例子,看看什么是真正的不自由 ——
一夜无梦,你在清晨的阳光中睁开了双眼。但你惊讶地发现,自己并不在床上,而是在一个庭院中,你的直觉告诉你,这个庭院不属于你的时代。
庭院中还有其它人,其中一位好似正在与你对视。你打算回头看看身后的情况,但发现一个问题 —— 你不能动。
你惊慌地想要喊叫,却发现自己不仅不能发声,连面部表情都无法做出,甚至连眼都不能眨一下。你面前的几个人看起来也处于相似的境地中,自从你看到他们的那一刻起,他们就没有移动过一丝一毫。
就这样,经过好几天徒劳的尝试,你逐渐发现了这个世界的规律:首先这里肯定不是地球,虽然没有钟表,但你可以观察日出日落,这里一天的时间异常漫长,你估计至少有 40 个小时。其次,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是无法移动的,不只是人,连风都没有,呼吸似乎也不需要,你甚至都感知不到自己的身体。你唯一拥有的就是意识,也拥有之前在地球上的一切记忆,不知道为什么,思考本身是不受阻碍的。
在这个世界里,你什么都改变不了,连死亡的自由都没有。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身体能存活多久,没准是几天,没准是几年,也没准现在这个身体是永生的?
你试图尽量保持睡眠,毕竟你是睡着的时候来的,没准在睡着的时候就能回去呢!但很遗憾,无论你怎么努力,在这个世界中你最多只有 1/2 的时间能保持睡眠,否则精神就会过于亢奋,怎么也睡不着。
好了,请问你如何看待自己现在的处境?
这时,你又如何回答「理性」对人生意义的追问?(可恶的理性,都到这个地步了还不放过我😅)
其实 Luca 可以先偷偷的告诉大家事情的真相:其实这里是科技极度发达的 M56-α 星系的邪恶科学家「小萌」制造的实验小行星 β-27,小萌劫持了地球发送的旅行者金唱片后,并没有报告给组织,而是偷偷开了一个时空传送门到地球来,劫走了一批人类放到了自己的实验小行星上。小萌的这个兴趣爱好已经持续了好几千年了,每次发现新的宇宙文明,她都会伸出自己的魔爪,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观察外星生物们在异常情况下的精神反应。从 β-01 到 β-27,地球只是其中的第 27 个牺牲者而已。至于小萌什么时候会把大家解放?Luca 也不知道,没准等她玩腻了的时候吧。
什么?留在地球上的家人怎么样了?这 Luca 也不知道呀,毕竟,我也被抓来了嘛。
嗯?你问为什么我知道这么多内幕?啊哈哈,这都被你发现了,其实那都是 Luca 自己编的。
客观真相是什么根本不重要,反正你也没有确认的手段,重要的是你相信什么!
你可以继续自怨自艾,每天都在阴郁中度过。
你可以和自己玩文字接龙,并告诉自己「不忘记地球的文字,就是文字接龙的意义」。
你可以给自己出数独题,努力忘记答案,再重新解出来,并告诉自己「保持脑力锻炼,就是玩数独的意义」。
你可以猜想「是不是只要我脑中闪过某个念头时,我就能触发什么装置,传送回地球?」,然后每天努力钻研思考各种可能的想法,并告诉自己「探寻回到地球的方法,就是我人生的意义」。
或者你猜想「是不是我用某种方式,就能发出脑电波跟其它受害者交流?」,然后努力试探这个脑电波发送的频道,并告诉自己「想办法跟人交流,就是我当下的人生意义」。
你看,即使在这种最不自由的情况下,只要你还有意识,就依然有自由选择的空间。
而只要还有选择,你就有迷茫的可能。
你应该会觉得,自己宁愿不要这份思考的「自由」,要是直接失去意识,那该有多好。
哲学家萨特也曾经说过:「人唯一的不自由就是不能摆脱自由」。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例子 ——
『二战结束很久以后,一个在逃的纳粹高级军官被抓捕了,他叫艾希曼。在接受审判时,他为自己开脱说,当时屠杀犹太人我别无选择,因为我是军人,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,我没有选择的自由。』
『萨特却反驳他:这是自欺欺人,你当然有选择,你可以选择叛乱谋反,你也可以选择当逃兵,你还可以选择自杀,实际上在纳粹官兵中确实有人做出了这些选择。艾希曼选择了服从命令,这是自由选择的结果,而不是别无选择。』
所以,我们从来都有自由。即使外部世界局限了我们的行动范围,我们也随时都能改变自己心中的「信仰」,赋予自己新的「人生意义」。
当我们声称没有自由时,我们只是不愿意承担「自由」所对应的「沉重责任」。
回到我们说要为「终极问题」选择「信仰」的事,你问道:「不能依赖外部标准,那我选错了怎么办?」
答案很简单:「你选择,你负责。」
不选择?那就无法摆脱理性的迷茫。
不过 Luca 想插一句,我觉得大可不必害怕。毕竟,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。
既然科学无法证明什么是「客观真理」,那也无法证明什么是「客观正确的价值」。即使有一天创世神降临世间,亲自指导人们什么是「真理」,什么是「正确的价值观」,你也依然可以质疑创世神:「凭什么我非要按你说的去做?」
所以,请认真选择你的信仰!也请勇敢选择你的信仰!
信仰矛盾了怎么办?
有人没准要问:「哎?每一个信仰都能赋予我一些人生意义。那信仰是不是多多益善的呀?这样我人生的意义就能无限丰满!」
那是不可能的!随便去分析一个比较现实的复杂问题,你就会发现:鱼和熊掌不可兼得。
比如,小 A 正在迷茫:「我该读研还是工作?」
首先,小 A 动用了自己的一切知识,理性分析了读研 vs. 工作的利弊。在和自己的「理性」辩论了一天一夜之后,小 A 得到了如下结论:
- 支持「现在读研」的基本信仰
- 我想要更多的选择权(更高的学历)
- 我想要及时行乐(再玩三年!)
- 支持「现在工作」的基本信仰
- 我想干点有价值的实事
- 我想变得更美(赶紧拿钱,整容!)
与此同时,小 B 也在迷茫:「我该不该生孩子?」,她也为两种选择都找到了信仰支撑:
- 支持「生孩子」的基本信仰
- 我想要见证一个灵魂丰满起来的过程
- 我想要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(父母想要孩子)
- 支持「不生孩子」的基本信仰
- 我想要见识更大的世界(想经常出去旅游,养孩子太花时间了)
- 我觉得钱既然要花,还是花在自己身上开心(孩子毕竟还是他人)
在以上两个例子中,我们都看到,现实问题的选择可能是由「复数信仰」共同支撑的。
而且,你可能两边都想要。即使你有不少稳固的信仰,你也依旧还是迷茫了 —— 选哪边呢?
首先,这很正常。
「信仰」并不只是在分配你的时间、金钱、精力时,才会产生矛盾的。有时候,「信仰」之间本身就有矛盾。
就像「自由」和「平等」 —— 我们希望社会是自由的,我们也希望社会是平等的。
然而很不幸,「自由」和「平等」之间,存在着深刻的根本性矛盾 ——
『比如让一个健硕的小伙子和一位天生腿部残疾的人赛跑,说,你们自由竞争吧,结果怎么可能平等呢?那么为了平等,是不是要让竞争的优胜者,把赢得的奖品交出一部分,来补贴失败者呢?但这会不会是侵犯了优胜者的自由呢?』
社会制度就需要在「自由」和「平等」之间选择一个折中。
但,我们个人的选择常常无法折中 —— 你不能一边读研一边工作,你也不能只生半个孩子。
怎么办呢?方法说起来很简单 —— 选择你最坚信的那个信仰!
如果你最相信的是「我想变得更美」,那就赶紧去工作赚钱;如果你最相信的是「我想要见识更大的世界」,那现在就别生孩子。
「额…我要是选错了怎么办?」
还在问这个问题么!我相信你已经知道答案了 —— 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。
10 年以后,你可能会后悔当初的选择,甚至气势汹汹地拿着这篇文章回来找 Luca 理论:「我当年听你说的,没生孩子。结果现在想生,却已经没有了生育能力,你要还我一个公道!」
但 Luca 也只能告诉你:「这,就是自由选择的代价。」
没有人能保证你一辈子坚守一个信仰,但即使如此,我们也必须朝着信仰前行。因为没有信仰的指引,你的选择就是虚无的。
不过有一点要注意:是去选「你最坚信的信仰」,而不是去逃避「你最讨厌的选项」。
试想,如果小 A 其实并不太相信「我想要更多的选择权」,也不太相信「我想要及时行乐」,仅仅出于「我不想加班工作」的原因选择了读研。那你觉得,小 A 在读研期间,真的能坚信自己的选择么?是不是很有可能迷茫呢?
我们需要信仰,就是要让信仰这个「肯定性」的绝对力量,来对抗理性这个「否定性」的邪恶力量。
逃避,是无法逃过你自己理性的追缉的。
全都不信该怎么办?
有人也可能会问:「说来好笑,我的处境跟上面恰好相反。他们是信仰太多,不知道该选哪个;我却是信仰太少,无论如何都寻觅不到意义。」
其实这才是最麻烦的一个问题。
确实,信仰不是单纯「选」了就完事的,我们得真的「信」它才好使。
无论别人如何向你灌输一件事是多么有意义,你本人不信,那也无法成为你的「信仰」。
「信仰的缺乏」可以分为 2 个等级 ——
- 彻底缺乏信仰,感觉整个人生都没有意义
- 在某件不得不做的事(e.g. 工作)上,缺乏信仰,感觉这件事没有意义
第一类:彻底缺乏信仰
有人可能很惊讶,世界上真的会有人什么都不信么?难道这个人的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,是一片虚无么?
那 Luca 用亲身经历告诉你,是的。
甚至我猜想,如果有人在看到「理性的迷茫」这个词时内心深有同感,那 Ta 也很有可能理解什么都不信的感觉。
在曾经追寻这个世界的本质、自己的人生意义时,Luca 的理性提出了太多的质疑,拆掉了无数大厦的「地基」。
你在一般意义上能举得出的价值和意义,我基本都不太信。
(那时候,Luca 以为只要保持理性,拆光所有纷繁的表象,就能找到真理呢 😅 没想到啊,真理竟然是不可知的。)
(不过呢!也不是拆得一点不剩,而且后来还又增加了不少。)
(比如「我想分享知识」就是 Luca 当下持有的一个信仰,也是为什么我正在写这篇文章的原因!)
总之,对于跟曾经的 Luca 一样啥都不信的人,我想从刘擎的西方现代思想课中,分别摘抄两位哲学家的观点,他们分别是尼采与萨特 ——
- 『尼采认为,面对无意义的世界和无意义的生命,人应该立足于现实,直面无意义的荒谬,以强大的生命本能舞蹈,在生命活动中创造出价值。』
- 『用尼采的话说,就是“成为你自己”。这样一来,虚无不再会让你沮丧和绝望,反倒会给你最广阔的创造自我意义的空间,虚无让人变成了积极的创造者。』
- 『起点是虚无,终点是孤独,在这之中,我们还要承担沉重的责任。萨特也说自己的存在主义是绝望的哲学。但萨特又说,存在主义也是希望的哲学。』
- 『希望在何处?就在我们的自由之中,在人的无限可能性之中,我们永远有改变的潜能,不必服从任何注定的命运。』
不知道 👆 对你有没有启发。
我个人的观点是 —— 地基全拆光啦?很好!高楼建太多了没准以后看着也烦。
既然「已知的」「既存的」价值你都不信,那就只能去探索「未知的」和「尚未成型的」价值了呗。
从今天起,你在精神世界的职业就是「探险家」和「艺术家」了 —— 探索更大的世界,为自己创造自己认可的价值!
第二类:特定事情缺乏信仰
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并不至于「什么都不信」。
更多人面临的问题是 —— 有件事我不得不做,但我找不到它的意义!在这件事上,你们宣扬的那些价值,我全都不信!
最常见的例子,应该就是工作。
比如,小 C 有两个基本信仰:「我想活下去」和「我想活得有尊严」。
为此,她需要钱,而需要钱就需要工作。但在自己的工作中,她找不到任何自己能认同的意义。
Luca 觉得,在这种情况下有且仅有 3 种方法。
信仰充值第一式 —— 移形换影
首先,这类「不得不做」的事情肯定都是某种「手段」(比如工作是赚钱的手段)。
手段,很可能是不唯一的。
先列举出所有你已知的其它手段,比如赚钱的其它手段可能有:换公司、换行业、创业、自由职业、甚至结婚😅…
再对这些手段一一理性分析,找到支撑它们的基本「信仰」。
如果你在其它手段中找到了你愿意相信的信仰(意义),就请勇敢选择它。
你说它实现起来太困难了?是啊,不然你早就选它了,岂能迷茫到今天。
困难可以克服,而信仰(如你所见)却不那么好找。你自己衡量一下呗?
总之,如果你并不打算选择其它手段,请看第二招 ——
信仰充值第二式 —— 无中生有
好,你需要维持当前的工作。
那我们就只能从这个工作当中,创造出你愿意相信的意义了!
这里,我想从刘擎的课中再摘抄另一个例子,这个例子是法国作家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:
『西西弗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国王,他绑架了死神,想让世间不再有死亡,结果触怒了天神宙斯。宙斯为了惩罚西西弗斯,判处他做一件苦力,让他把一块巨石从一座山的山脚推到山顶,但在抵达山顶的一刹那,这块巨石就会滚回山脚,让西西弗斯前功尽弃。于是西西弗斯就要一次又一次地把这块巨石推上山顶,但这件事永远也不可能完成,他只能永远做着这件艰苦而又徒劳无望的工作。诸神认为,这是对他最严厉的惩罚。』
我想,西西弗斯的工作应该比我们做的工作都更加枯燥、更加徒劳无功。然而 ——
『西西弗斯还有一个最终的选择。』
『他可以选择,在这个过程中沮丧绝望,充满怨恨和悲哀,让这件事变成最痛苦的折磨。』
『但他还可以做另一种选择,就是勇敢无畏地、精神焕发地去推动这块巨石。这样一来,这件事就不再是无意义的,西西弗斯用自己的选择创造出了意义,用无尽的斗争精神去对抗虚无。』
『所以加缪写道:「登上顶峰的斗争本身足以充实人的心灵。应该设想,西西弗斯是幸福的。」』
你能理解,为什么加缪说「西西弗斯是幸福的」么?
即使我们不认同自己工作的成果,不认同我们创造的价值,我们也依然还有一个最终的选择 —— 认同自己的努力、认同这个过程本身。
就像被邪恶科学家「小萌」劫持的时候一样,即使我们的处境无法改变,但通过改变自己的态度,就足以为自己的处境赋予意义。
当然,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转变态度,就算愿意,态度的转变也需要时间。就让我们先来看最后一个办法 ——
信仰充值最终式 —— 移花接木
你还是从事着一样的工作,目前也无法为它赋予任何意义。
但是,人生中没有意义的事情也不止工作这一件。我们每天都要通勤、吃饭、睡觉、洗漱、穿衣。
很难说,我们能在每一件事中都寻求到自己认同的意义,有不少事情真的就只是手段而已,并不具有「信仰」的直接支撑。
虽然我承认,工作占据了人的很多时间,但既然你在工作上真的寻找不到意义,那我们也只好从别的事情上入手。
比较直接的手段,就是兴趣爱好。
兴趣爱好可以直接看做信仰,也就能直接赋予你人生的意义。
有人可能要问:「哦?兴趣爱好也算信仰?玩乐能让人觉得有意义么?」
当然,因为「热爱」可以看作是「不证自明」的。做手账,做木艺,打乒乓,羽毛球,游泳… 当「理性」来质问你做这些有什么意义的时候,你完全可以直接回答「因为我热爱」!
当然,如果你想要去证明自己为什么热爱,那也是可以的。比如有人说热爱乒乓球的基本信仰是「希望健康」「希望有趣」「希望变得更灵活」;有人说热爱游泳的基本信仰是「喜欢水中宁静、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」。
问题是,为什么有人觉得玩乐没什么意义呢?
因为他们心里想的是:「玩这些对我的人生有什么帮助呢?」
发现了么,他们在用理性质疑爱,在用「理性」质疑「信仰」!
人生本来就没有意义,更是很难找到一个「宏大而完整的」意义,它完全可以只由过程中一个个「小小的」意义叠加而成。
为了达成一个遥远的目标,而忽视所有身边的风景,有可能(Luca 不敢说一定)是战略性的错误。
所以,大家以后进行自己的兴趣爱好活动时,请充分投入,充分享受。
此外,关于生活中的种种琐事,其实我们也是有办法为它们找到热情和意义的。这部分 Luca 以后会专门写一篇文章向大家介绍。
说回「工作」这件事,即使你依旧迷茫它的意义也没有关系。保持前进,不断开拓你的视野,没准有一天,你就会发现前面信仰充值法的第一式/第二式有了用武之地。
未来不一定会更好,但未来一定与现在不同。
总结
最后,让我们把思路拉回本文的开头,看看 Luca 在本文中给出的方案,和网上别人给的建议有着怎样的对应关系:
- 找到目标
- 这就是说,用理性质问自己行动和选择的原因
- 但 Luca 的要求更进一步,要求大家一直跟随理性找到「终极问题」
- 认知自己
- 这是为了理解:自己会相信什么样的「信仰」
- 一定要用自己的「信仰」来回答「终极问题」,从而确立目标
- 直面不确定性
- 这就是 Luca 说的:不存在绝对的正确和错误,勇敢地做出选择
- 没有信仰也很正常,只能继续前进,积极探寻
这样一来,你是不是能理解:为什么要做这些?以及为什么不做这些就无法摆脱迷茫了呢?
「理性」的力量是强大的,它什么都想要一个证明;为了应对理性,我们必须使用更强大的「信仰」来抗衡,因为只有信仰「不证自明」。
信仰,是人最强大的力量,也是人最危险的力量。
想想君士坦丁堡和伊斯坦布尔,想想十字军东征,再想想欧洲宗教战争。
Luca 绝不会说让大家一定不要迷茫。有时候,我甚至反而希望你多迷茫一会 —— 比如你的信仰告诉你,在路上看到比自己瘦的人就要二话不说直接斩杀。那我觉得你最好理性一点,Luca 好有时间逃跑呢😅。
所以,请勇敢地选择你的信仰,也请谨慎地对待你的信仰!
如果没有的话,就请继续寻找。因为除此之外,别无他法。
Pingback: 为什么我们会迷茫? - Luca Luo
嗯,同意
写得好棒,你是学哲学的吗?
不是哈哈,就是业余喜欢研究一下哲学
理性的迷茫和工作里不得不寻找信仰的想法完全一致,23年挣扎了很久,也是看了很多书以及和心理咨询师讨论才逐渐发现的。不过我写不出这么细致的文章,最多把标题写了,还是挺佩服博主的
看到你的文章,我感觉收获很大。这是我近期遇到的最幸运的事情。